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

騎一趟遠程單車、戶外攀岩⋯英國小孩滿12歲之前,必做這50件酷事,培養樂觀自信

這幾年運動風潮席捲全球,運動成為一種時尚的活動,演藝明星代言的健身房廣告處處可見,最容易入門的騎單車和跑步也成為熱門的休閒生活。
前陣子一位僑居美國加州數十年的好友還專程帶兒子飛回臺灣,以騎腳踏車環島臺灣9天的方式,慶祝男孩的16歲生日。雖然許多父母經常抱怨小學生的功課太多、週末要補習、考試壓力太重,但我認為只要我把戶外活動視之為可貴、不可抹滅的童年生活指標,就一定找得出時間讓孩子在野外玩得一身汗。
運動流汗會讓孩子的大腦分泌一種叫做多巴胺(Dopamine)的神經傳導物質,讓孩子感到快樂幸福,許多科學研究也顯示運動流汗能增強孩子的記憶力和專注力。但現在的孩子很少是野孩子了,那何嘗不是被剝奪了快樂?因此我經常鼓勵兩個孩子盡量玩、盡量流汗,在戶外遊戲的孩子哪個不歡笑不興奮呢?
我自己就有很豐富的童年生活。我曾在放學的午後雷陣雨和同學們淋過許多次雨跑回家,我常常收集家人吃剩的西瓜皮,帶去野地吸引成群的獨角仙抓來玩,那時我非常著迷甲蟲的黑色殼甲透出來的綠色光暈神祕美麗,尤其聽到老師在課堂上說古埃及人很崇敬糞金龜,他們認為糞金龜有起死回生的力量,遂將糞金龜刻在石頭上膜拜為太陽的神,可惜我始終沒能找到如此厲害、又充滿考古典故的糞金龜。那時我也在父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下養了好幾隻來來去去的浪貓和浪狗,我特別珍惜晚餐吃剩的魚骨頭和肉骨頭,用一個小鐵碗,與白飯攪拌均勻以後,香噴噴地放在家門口,等待某一隻貓或狗的出現。這些都是簡單的事,卻是我感到快樂滿足的泉源。說我是個野孩子,也不為過了。
滿12歲前,小朋友必做的50件酷事
最近我在瀏覽英國國民信託組織(The National Trust)的官方網站時,看到一個給家長和兒童的有趣建議,它為孩子們列出「在你即將滿12歲之前,必做的50件酷事」。我好奇這個於1895年註冊成立的慈善團體,百年來致力於保存英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濱海沿岸的鄉村和建築,每年甚至投資超過一億六千萬歐元在國家的環境建設,總計有3400萬位會員,如此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英國獨立組織,他們會建議未滿12歲的小朋友,一定要做過哪50件戶外冒險活動呢?
西方是非常熱衷於體能運動的國家,許多科學研究也顯示運動和遊戲能促進孩子的智能發展,果真英國國民信託組織所推薦的50個戶外活動都相當打到孩子心坎裡。例如:放風箏、賞鳥、打水漂、爬樹、野地露營、划獨木舟過河、從高高的山丘上滾下來、在雨中奔跑、直接從樹上摘下一顆蘋果來吃、用網子捕魚、赤足走路、尋找化石和骨頭、為野生動物做一個家、觀看星星、探索池塘裡面有什麼、捕捉一片落葉、抓住一隻看起來可怕的動物、抓螃蟹、親自養大一隻蝴蝶、追蹤野生動物、尋找青蛙的卵、在夜晚時行走於大自然、學習騎馬、用地圖和指南針找路、自己播種植物長大然後吃掉它、攀岩、在營火上煮東西、在海裡游泳、在雪地裡遊戲、騎很長很長一段路的腳踏車⋯
這些英國孩子12歲之前必做的戶外活動,除了雪地遊戲這一項對亞熱帶氣候的臺灣小學生來說遙不可及,其餘活動都不難在此地達成。讓孩子快樂的方式不分東西方,它是全球共通的,這一長串酷活動清單,哪個孩子看了不心動呢?連我都躍躍欲試,覺得充滿了野趣、觀察力、想像力和運動的樂趣。其中有許多活動不需花費任何金錢,數十年前也曾在我的童年裡恣意享受過,卻是當今小朋友最欠缺的成長經驗。
「放風箏」曾是多麼受歡迎的休閒娛樂啊,小時候因為買不起風箏,我經常和弟弟妹妹一起動手以有限的資源做風箏。陽春版風箏往往歷經無數次升空的短暫飛起又迅速垂落,總是不斷挫敗,又不斷重來,幸好我可以憑自己手上可用的美勞材料,努力發揮巧思讓風箏的造型千變萬化,即使做不起來在天空高飛的強大風箏,但我對於自己做風箏、放風箏的熱忱始終不減。雖然沒有人告訴我風箏的力學特性,摸索久了就逐漸知曉如果把風箏做太大,它在弱風中就很難飛升,如果將風箏做得太小巧,則它在強風中又很容易傾覆。也就是風箏的受力與體積大小,和強風弱風是有密切關係的。
如今回想這段歷程,當年我不就是史丹佛教育專家現在所倡導的maker創客精神了麼?現在許多孩子連昂貴的平板電腦都擁有了,卻沒有親手做過風箏、感受風箏在天際破風而上的快意與雀躍。
英國孩子必做的50項酷事還有雨中跑步。雨中跑步一點都不稀奇啊,小時候只要一遇到西北雨,每個歸途中的孩子就舉起書包邊笑邊唱一路喊著衝啊衝啊地跑回家,我還記得自己曾被水蛭黏在腳上過呢!那真是好伊藤潤二的驚恐感。雨中奔跑讓我充分感受雨滴跌落在頭髮與身體上的自由與放縱,那是一輩子難忘的童年痛快,長大以後老成的靈魂就失去了這份瘋狂的心情,因此我鼓勵兩個孩子下雨了不妨去戶外玩,他們在滂沱大雨中因撐不住傘而開懷大樂,頭髮衣服全都溼了打個哆嗦算什麼,回家喝碗熱薑湯熱牛奶就好。後來孩子在彈奏蕭邦的〈雨滴前奏曲〉時分外有情境,我想那是因為他擁有在大自然中承受驟雨、細雨的經歷,鮮明而深刻。
我也鼓勵10歲的孩子吃過晚飯、寫完功課以後,手足結伴到住家附近的公園散步一兩個小時。有時我到公園去找他們,發現孩子爬到古老的大榕樹上,聊祕密聊得很開心,爬樹的孩子如此接近星星夜空,那一定是他們最無憂也最心靈解放的時刻。
而「騎很長很長的一段腳踏車」這一項,我們家也完成過。那年暑假他們曾經和爸爸沿著秀姑巒溪騎乘三小時,也曾經從大直河濱公園一路騎到淡水來回,孩子們的臉龐因烈陽下的長途騎乘而紅通通,心跳加快,腦部充滿更多氧氣,內心得到的成就感和自信心,絕對不是考試一百分可比擬的。若父母認為「自信心」是最珍貴的,那麼讓孩子騎很長很長的一段鐵馬,就是我們在臺灣很容易鼓勵孩子去發展的運動。
這份英國國民信託組織所列的小朋友必做五十項戶外活動清單,不僅有意思,且大部分的完成門檻並不太高,有點難又不會太難,這也是挑戰的樂趣所在。雖然我的孩子們已超過12歲,我很高興他們的童年時光已完成清單裡的許多項,但追求快樂沒有盡頭,我仍想與他們一項一項接力完成這張活動清單,例如尋找青蛙的卵,蝌蚪很常見,但青蛙卵倒還沒見過呢。您要不要也和孩子們一起研究這份清單,訂一個目標,試試看全家人今年一起完成哪幾項呢?

11又3/4歲前該做的50件事:
第1級:冒險家
1 爬樹
2 從很高的丘陵上滾下來
3 野地露營
4 建造一個巢穴
5 用石頭打水漂
6 在雨中奔跑
7 放風箏
8 用網子捕魚
9 直接從樹上摘一顆蘋果來吃
10 玩康克遊戲(一種以七葉樹的種子綁在繩端互撞的遊戲)
第2級:發現者
11 騎一趟遠程單車
12 用樹枝在地上畫畫
13 砸泥巴派
14 做一個小水壩
15 在雪地裡遊戲
16 編一條雛菊花圈
17 舉辦一場蝸牛競速比賽
18 嘗試狂野的藝術創作
19 玩小熊維尼的樹枝遊戲
20 乘風破浪
第3級:森林管理員
21 採野生的黑莓
22 探索樹木的內部
23 參觀農場
24 赤足行走
25 用草編一個吹奏樂器
26 尋找化石和骨頭
27 觀看星星
28 攀登一座丘陵
29 去洞穴探險
30 抓住一隻看起來可怕的動物
第4級:追蹤者
31 捕捉昆蟲
32 尋找青蛙的卵
33 捕捉一片落葉
34 追蹤野生動物
35 探索池塘裡有什麼
36 幫野生動物做一個家
37 看看水塘中有什麼瘋狂的生物
38 養大一隻蝴蝶
39 抓一隻螃蟹
40 在夜晚行走於大自然
第5級:探索者
41 自己播種植物長大然後吃掉它
42 在海裡游泳
43 搭建一個小筏
44 賞鳥
45 用地圖和指南針自己找路
46 嘗試攀岩
47 用營火煮東西
48 學習騎馬
49 玩藏寶遊戲
50 划獨木舟過河

推薦三本書給喜歡戶外活動的孩子:
▲這是一本給予夢想、希望與鼓勵的繪本。畫風鮮明,使棒球的熱情在兩個不同世代的青年與小學生身上,得到共鳴。喜歡打棒球的孩子,別錯過這本充滿熱情又好看的書。
▲這是苗栗縣政府首度以繪本形式出版的農業旅遊叢書。插畫家以親切可愛的筆觸及內容,描繪苗栗縣十大休閒農業區豐富的農產作物、多元的農事體驗及美麗的農業景觀,帶著繪本與孩子一起走踏苗栗縣,藍染、紅棗和鱒魚,不再是農業抽象的形容詞,而是在地風土的真實。
《我的貓貍在哪裡》並沒有公開發售,但可至苗栗縣各級圖書館或休閒農業區旅客服務中心借閱,或下載電子檔
▲追隨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多年,也是昆蟲迷的動畫工作者小林準治,從手塚七百多部作品中挑出與昆蟲有關的部分,配上文字解說及插圖,編寫成這本有趣、另類的昆蟲圖鑑。讓我們看到著作怪醫黑傑克的手塚的另一面。
臺大昆蟲學系朱耀沂教授說,如果把這本書定位在「少年眼光看昆蟲世界」去研讀,一定別有一番滋味。又對於愛好昆蟲的小朋友,也不失為一冊進入昆蟲世界的極好指南。有蟲的童年是單純快樂的,我認為每個天真的孩子,都值得在床頭放著一本昆蟲圖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