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日報 記者楊鈞典/臺東報導
配合臺東縣蘭嶼地區的飛魚季節,東清國小結合校本的海洋季課程,今年4月中旬起,利用每週三下午,針對高年級的學生,設計並實施帶狀性的傳統文化飛魚課 程。孩子們從飛魚的種類認識、捕捉方式、飛魚處理、曬乾、燻製、飛魚架的製作、綁繩的取得等一整套完整課程,讓孩子深入體驗及了解自身文化。
東清國小所規劃的傳統課程除了原本的代代船承造舟課外,今年也陸續加入了民俗植物、傳統祭儀、歌謠傳唱及飛魚課程等4個主線。學校和社區都希望,透過課程的體驗及了解,讓部落的珍貴文化在新一代的孩子身上發芽茁壯。
配合臺東縣蘭嶼地區的飛魚季節,東清國小結合校本的海洋季課程,今年4月中旬起,利用每週三下午,針對高年級的學生,設計並實施帶狀性的傳統文化飛魚課 程。孩子們從飛魚的種類認識、捕捉方式、飛魚處理、曬乾、燻製、飛魚架的製作、綁繩的取得等一整套完整課程,讓孩子深入體驗及了解自身文化。
東清國小所規劃的傳統課程除了原本的代代船承造舟課外,今年也陸續加入了民俗植物、傳統祭儀、歌謠傳唱及飛魚課程等4個主線。學校和社區都希望,透過課程的體驗及了解,讓部落的珍貴文化在新一代的孩子身上發芽茁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